成語有關(guān)要的成語

有關(guān)要的成語

因篇幅關(guān)系,要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解釋 出處
死要面子指特別愛惜自己的顏面。張潔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,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?!?/td>
簡明扼要扼要:抓住要點。簡單明了;抓住要點。毛澤東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》:“講話、演說、寫文章和寫決議案,都應(yīng)當(dāng)簡明扼要。”
無關(guān)緊要緊要:急切的,重要的。不重要,不會影響大局。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十七回:“可見字音一道,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。大賢學(xué)問淵博,故視為無關(guān)緊要;我們后學(xué),卻是不可少的?!?/td>
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諺語。比喻只要有決心,肯下功夫,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。宋 祝穆《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》:“過是溪,逢老媼方磨鐵杵,問之,曰:‘欲作針?!赘衅湟?,還卒業(yè)”。
舉要刪蕪要:主要部分。蕪:雜亂。選取重要的,刪除雜亂的、沒有條理的。多指寫文章時應(yīng)抓住重點。宋·王讜《唐語林·政事上》:“岑文本謂人曰:‘吾見周論事多矣,援引事類,揚榷古今,舉要刪蕪,會文切理。一字不可加,也不可減。聽之靡靡,令人忘倦?!?/td>
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要想人家不知道,除非自己不去做。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。漢·枚乘《上書諫吳王》:“欲人勿聞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為。”
要言不煩要:簡要;煩:煩瑣。形容說話或?qū)懳恼潞喢鞫笠?;一點不羅嗦。三國 魏 管辰《管輅別傳》:“可謂要言不煩也?!?/td>
不得要領(lǐng)要領(lǐng):要點。抓不住事物的要點和關(guān)鍵。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張騫傳》:“騫不得要領(lǐng)。”
只要工夫深,鐵杵磨成針比喻持之以恒,終必有成。功,亦作“工”。同“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”。程樹榛《大學(xué)時代》第二十五章:“‘只要工夫深,鐵杵磨成針。’你是個能下功夫的人,有肯動腦筋,自然都能干出個眉目來?!?/td>
達官要人猶言達官貴人。宋·惠洪《冷齋夜話·課術(shù)有驗無驗》:“有日者能課,使之課莫不大奇中……凡為達官要人言皆無驗;至為市進凡庸山林之士課,則如目見而言?!?/td>
瞞天要價指無限度地要高價。《人民戲劇》1978年第4期:“泰州一丟,你們到哪兒去占山為王?算啦!二位不必再瞞天要價了。”
擊中要害要害:易于致命的部位,引伸為重要部門或問題的關(guān)鍵。正打中致命的部位。《后漢書 來歙傳》:“臣夜入定后為何人所賊傷,中臣要害?!?/td>
要價還價買賣東西,賣主要價高,買主給價低,雙方要反復(fù)爭議。也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(fù)爭議,或接受任務(wù)時講條件。
欲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要想人家不知道,除非自己不去做。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。清·石玉昆《小五義》第54回:“焉知曉欲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?!?/td>
要言妙道要:重要,中肯;妙:神妙,深微。中肯的名言,深微的道理。漢 枚乘《七發(fā)》:“今太子之病,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,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也?!?/td>
鉤元提要鉤:探索;提:舉出;要:綱要。探取精微,摘出綱要。唐·韓愈《進學(xué)解》:“記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鉤其玄?!?/td>
不關(guān)緊要緊要:急切的,重要的。不重要,不會影響大局。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51回:“此事也不關(guān)緊要,因而吩咐祁知府從寬辦結(jié)?!?/td>
簡要清通指處事簡練扼要,明白通達。語出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賞譽》:“吏部郎闕,文帝問其人于鍾會,會曰:‘裴楷清通,王戎簡要,皆其選也。’”
死不要臉指沒有害羞的意思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真他媽的吊死鬼擦粉,死不要臉?!?/td>
舉要治繁舉:提出;治:治理;繁:蕪雜。指寫文章時突出主要的,把蕪雜的地方加以刪除。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總術(shù)》:“乘一總?cè)f,舉要治繁。思無定契,理有恒存?!?/td>
血債要用血來還血債:未報的殺人仇恨。欠下殺人害命的深仇,必須以死來償還。曲波《橋隆飆》:“同志們,走!血債要用血來還,欠一分也不成!”
若要不知,除非莫為要想人家不知道,除非自己不去做。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。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自古道:‘若要不知,除非莫為?!?/td>
荷花雖好,也要綠葉扶持比喻人才能出眾也須大家的支持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人是要幫助的?!苫m好,也要綠葉扶持’。”
分守要津要:重要;津:渡口。分別把守交通要道。明·何良臣《陣紀(jì)·戰(zhàn)機》:“以寡擊眾,務(wù)于隘塞,必于暮夜,伏于叢茂,要于險陰;以眾擊寡,務(wù)于廣漫,利于旦辰,分守要津,絕彼運道?!?/td>
緊要關(guān)頭關(guān)頭:關(guān)口。比喻有關(guān)事情成敗的關(guān)鍵或時機。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1回:“十三妹同安龍媒、張金鳳,并張老夫妻,柳林話別——是這書的開場緊要關(guān)頭?!?/td>
妙言要道妙:神妙,深微;要:重要,中肯。中肯的名言,深微的道理。魯迅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八篇:“宮室之疾,食色之害,宜聽妙言要道,以疏神導(dǎo)體?!?/td>
死要面子活受罪指因愛面子而遭受痛苦。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紅頂商人》:“阿巧姐卻是有點如俗語說的‘死要面子活受罪’,硬記三家出張,頗以為苦?!?/td>
要害之地要害:人體上能致命的部位,比喻軍事上處于至關(guān)重要位置的地方。多比喻軍事戰(zhàn)略要地。亦作“要害之處”。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83回:“凡東北一帶要害之地,皆其統(tǒng)轄,聲勢強盛?!?/td>
至關(guān)重要指具有特別重大影響或后果。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3章:“這次命運的大決戰(zhàn)不僅對她是至關(guān)重要的,對所有的同學(xué)都一樣?!?/td>
咽喉要地一種軍事地理形勢。指軍事上像咽喉一樣十分要害的地方。
至德要道至:極,最。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。《孝經(jīng)·開宗明義》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順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無怨?!?/td>
鉤玄提要鉤:探索;玄:精微之處;提:舉出;要:綱要。探取精微,摘出綱要。唐 韓愈《進學(xué)解》:“記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鉤其玄?!?/td>
提要鉤玄提要:指出綱要;鉤玄:探索精微。精辟而簡明地指明主要內(nèi)容。唐·韓愈《進學(xué)解》:“記事者必提其要,篡言者必鉤其玄?!?/td>
要害之處處于極為重要的位置。漢·賈誼《過秦論上》:“良將勁弩而守要害之處?!?/td>
原始要終探求事物發(fā)展的起源和結(jié)果。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《易》之為書也,原始要終以為質(zhì)也?!?/td>
有要沒緊一幅要緊不要緊的樣子。指不緊張,不著急。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55回:“我且有要沒緊,慢慢的仔細尋罷了。”
動中窾要動:常常,動不動。中:切中,打中。窾:空處、中空。要:要害。要:引申為要害、關(guān)鍵。常常切中要害或抓住問題的關(guān)鍵。《清史稿·世增傳》:“文書往復(fù),惟家銘隨方應(yīng)付,動中窾要,歷任總督皆倚重之,以縣丞擢知府?!?/td>
切中要害指批評恰到事物的緊要處。林語堂《看見碧姬芭杜的頭發(fā)談小品文》:“亦可于偶語中道得款曲,切中要害?!?/td>
久要不忘久要:舊約、舊交。不忘舊約或舊交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見利思義,見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?!?/td>
多端寡要端:頭緒;要:重要。頭緒太多,不得要領(lǐng)。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郭嘉傳》:“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,而未知用人之機。多端寡要,好謀無決,欲與共濟天下大難?!?/td>
釣名要譽見“釣名沽譽”。元·劉祁《歸潛志》卷七:“雖不可取于民奢縱害公,亦不必釣名要譽,太儉陋也?!?/td>
達官貴要猶言達官貴人。《金史·世宗紀(jì)下》:“達官貴要多行非理,監(jiān)察院察未嘗舉劾?!?/td>
捉賊要贓,捉奸要雙贓:贓物;奸:通奸。指問罪要有真憑實據(jù)。趙樹理《小二黑結(jié)婚》:“村長!捉賊要贓,捉奸要雙,當(dāng)了婦救會長就不說理了。”
要死不活半死不活。
要死要活形容鬧得很兇。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七卷:“那婆娘索性抓破臉皮,反要死要活,分毫不讓?!?/td>
要寵召禍要:通“邀”,求取。想求取寵信,反招致禍患。《明史·劉吉傳》:“幸門一開,爭言祈禱,要寵召禍,實基于此,祝文不敢奉詔?!?/td>
要利盜名要:通“邀”。用不正當(dāng)?shù)氖侄螕寠Z盜取名利。金·王若虛《論語辨惑》:“蓋其心術(shù)不謹(jǐn),趨向一差,則要利盜名,文奸濟惡,皆學(xué)之力也?!?/td>
勾元提要提:摘出,提出;提要:摘出綱要。探取精微,摘抉要義。章炳麟《<正學(xué)報>緣起·例言》:“故撰錄事跡,詮次法程,鉤元提要,庶有取爾?!?/td>
切要關(guān)頭關(guān)頭:關(guān)口。比喻有關(guān)事情成敗的關(guān)鍵或時機。清·林則徐《錢票無甚關(guān)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》:“睹此切要利害關(guān)頭,竊恐筑室通謀,一縱即不可復(fù)挽,不揣冒昧,謹(jǐn)再瀝忱附片密陳?!?/td>
要而論之猶言要而言之。概括地說,簡單地說。《天討 豕韋之裔〈普告漢人〉》:“要而論之,滿人之人中國也,據(jù)其土地山河,竊棋子女玉帛……固古人所謂倒行逆施者矣?!?/td>
要好成歉歉:心覺不安。做好事反被當(dāng)作惡意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八卷:“真是冤天屈地,要好成歉?!?/td>
權(quán)豪勢要有權(quán)力的豪門;有勢力的要人。元·宮天挺《范張雞黍》第一折:“只隨朝小小的職名,被這大官人家子弟都占去了,赤緊的又有權(quán)豪勢要之家,三座衙門,把的水泄不通?!?/td>
拿賊要贓,拿奸要雙贓:贓物;奸:通奸。捉賊要有贓證,捉奸要有成雙人證。指問罪要有真憑實據(jù)。元·馬致遠《還牢末》第一折:“那梁山泊果然有個李逵,原來孔目結(jié)交賊人?二嫂,你曉得拿賊要贓,拿奸要雙,如今那匾金環(huán)子在誰人收著?”
有要于時對當(dāng)時有需要戰(zhàn)國·衛(wèi)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時也?!?/td>
簡要不煩簡明扼要,不煩瑣累贅。
竊據(jù)要津比喻用陰謀手段占據(jù)重要的職位。毛澤東《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》:“若夫暗藏之汪精衛(wèi)則招搖過市,竊據(jù)要津;匿影藏形,深入社會?!?/td>
博而寡要學(xué)識豐富,但不得要領(lǐng)。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:“故曰:博而寡要,勞而少功?!?/td>
拿賊要贓,捉奸要雙贓:贓物;奸:通奸。捉賊要有贓證,捉奸要有成雙人證。指問罪要有真憑實據(jù)。《斬鬼傳》第11回:“俗語說得好,拿賊要贓,捉奸要雙……今日他的老婆,為何不來?”
漫天要價無限度地亂要價。形容所提出的條件、要求過高。《人民日報》1981.2.11:“這個計劃,也是精打細算搞出來的,并非漫天要價之作?!?/td>
要而言之概括地說,簡單地說。晉 陸機《五等諸侯論》:“且要而言之,五等之君,為己思治?!?/td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