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名人 > 清代詩人 > 李若琳

李若琳簡介

李若琳 李若琳,字淇筼,貴州開州(今重慶開縣)人。舉人。清道光十七年(1837)五月二十九日,以漳浦知縣署臺灣府撫民理番海防糧捕通判。曾任噶瑪蘭廳員,負責清釐地畝工作。十八年(1838)正月二十四日卸任,補澎湖通判。 ...〔? 李若琳的詩文(15篇)

防番

清代李若琳

界未標銅柱,疆曾劃土牛。犬羊區(qū)異類,糜鹿信同儔。

奈有髑髏癖,能無性命憂。抽藤與伐木,莫浪越山頭。

形勢

清代李若琳

枕山三面峻,襟海一更橫。草昧荒前代,梯航本大清。

龜趺蹲砥柱,鳥道辟榛荊。笑指奇萊外,聞風意已傾。

除夕

清代李若琳

欲與民更始,胥將舊染除。一年終此夕,萬戶貼新符。

老去心猶壯,春來病欲蘇。天教能健飯,不必到澎湖。

敦俗

清代李若琳

乾坤大父母,君相正陶甄。莫漫分三籍,由來似一人。

田園溝洫共,歌舞歲時親。蘭地雖初辟,桃源合與鄰。

編審

清代李若琳

地列東西勢,莊分四五圍。浚圳將水導,編甲以戈推。

兔窟營空狡,魚鱗冊易知。普天皆食德,詭寄亦何為。

羅漢腳

清代李若琳

盛世無夫布,仍多浪蕩身。須知羅漢腳,半是擲金人。

任肆萑苻虐,終罹法網(wǎng)新。孰操隨會法,俾爾盡逃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