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詩文 > 柳宗元的詩 > 戲題階前芍藥

戲題階前芍藥

[唐代]:柳宗元

凡卉與時謝,妍華麗茲晨。

欹紅醉濃露,窈窕留馀春。

孤賞白日暮,暄風動搖頻。

夜窗藹芳氣,幽臥知相親。

愿致溱洧贈,悠悠南國人。

戲題階前芍藥譯文及注釋

譯文

平常的花草都隨時令的變遷而凋謝,唯有這美麗的牡丹仍開放在今晨。

溢滿露珠的鮮紅的花朵,象喝醉了甘醇微微傾斜,美好的姿態(tài)留給了將逝的暮春。

獨自欣賞一直到西陽下沉,溫暖的春風把枝葉搖動頻頻。

濃郁芳香自窗外透入,好似與靜臥的人來相親。

真想像《溱洧》詩中的少男少女一樣,摘一朵牡丹贈給悠悠的南國美人。

注釋

芍藥:這里指牡丹?!堕_元天寶花木記》:“禁中呼木芍藥為牡丹?!薄端纱颁洝罚骸伴_元(713-741)中,禁中初重木芍藥,即今牡丹也?!?/p>

與時謝:指隨著時令的變化而凋落。

妍(yán焉)華:美麗的花。

欹(qī妻)紅:傾斜的意思,欹紅,傾斜的紅花。

窈(yǎo腰)窕(tiǎo朓):(女子)文靜而美好。這里形容芍藥花姿態(tài)的美好。

暄(xuān宣)風:暄,(太陽)溫暖,暄風即暖風。

溱(zhén診)洧(wěi尾)贈:《詩經(jīng)·鄭風·溱洧》:“溱與洧,方渙渙兮?!S士與女,伊其相謔,贈之以芍藥”?!颁阡ⅰ保崌膬蓷l水名,在今河南境內(nèi)。古之芍藥為香草名,青年男女以芍藥相贈表示愿結(jié)情好。

南國:江南。

戲題階前芍藥鑒賞

  姚范《授鶉堂筆記》卷四十四說:“花卉九首(自注:指柳宗元《戲題階前芍藥》和蘇東坡、黨懷英等人的八首描寫花卉的詩)…….元裕之嘗請趙閑閑秉文共作一軸,自題其后云:‘柳州(柳宗元)怨之愈深,其辭愈緩,得古詩之正,其清新婉麗,六朝辭人少有及者……”元裕之認為“怨之愈深,其辭愈緩”是《戲題階前芍藥》高出其他幾首花卉詩之處,而“清新婉麗”是六朝辭人所缺乏的。這樣的評價毫不夸飾,恰如其分。柳宗元在這首詩中用戲謔的語氣,輕松的筆調(diào),清新的詞句刻畫牡丹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,極委婉曲折地抒發(fā)了詩人的“復起為人”的愿望。

  詩一開頭就用對比的手法描寫,以突出牡丹不同于普通花卉?!办ゼt醉濃露,竊窕留余春?!北娀ù蠖嚯S著春天的到來開放,也隨著春天的逝去凋零,而牡丹卻把花兒開放在暮春時節(jié)。那鮮艷的花朵,露珠滾動,把枝條壓得有些傾斜了,極像多飲了一杯佳釀而有點微醺的佳人,那美麗的姿態(tài),把春天匆匆的腳步也換留住了。作者的刻畫表現(xiàn)了牡丹超凡脫俗、卓然獨立的品性?;ㄈ缙淙耍档さ男蜗髮崉t詩人自我品性的物化。

  接著,作者繼續(xù)狀寫牡丹自我欣賞的倩影和醉人的芳香。和煦的春風輕輕地搖曳著牡丹的枝葉,那婀娜的身影是那樣的柔美。在沒有百花爭姘斗艷的春未,它并不感到孤獨,它在欣賞自我,看重并保持自己的高潔。夜晚,牡丹沁人的芳香飄進窗內(nèi),好似來與靜臥的人親近。這四句詩用擬人的手法,把牡丹人格化,極富情趣。寫花的“孤賞”也是寫人的潔身自好,不隨波逐流。柳宗元雖然在政治上慘遭失敗,但他仍然執(zhí)著理想,堅持既定的人生目標,“雖萬受擯棄,不更乎其內(nèi)?!保ā洞鹬芫拆D藥久壽書》)

  何焯《義門讀書記》說:“愿致溱洧贈”二句,陳思玉詩‘南國有佳人,容華若桃李’,結(jié)句雖戲,亦《楚辭》以美人為君子之旨也?!蹦档っ利惙曳?,高貴典雅,象征人的美好品德,也是作者自喻。好花贈美人,美人有喻君子之意。柳宗元少有大志,才華橫溢,用世之心極切,可是流貶永州,一棄十年,雖然是“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”,實際上是“拘囚”身份,是一個“閑員”,抱負不能實現(xiàn),才華得不到施展,就象一朵被拋棄在荒野的牡丹。為此他痛苦,憤懣,然而又始終沒有放棄,孜孜以求,希圖進用。詩的結(jié)句極其巧妙而委婉地表達了急于用世,希求援引的愿望,因此是全詩的主旨所在。

  《戲題階前芍藥》在藝術(shù)手法上主要是一個“戲”字,全詩用戲謔的口吻,加上擬人手法的運用,文辭清新,意味蘊藉,難怪近人藤元粹稱這首詩“可為后人詠物軌范也”。

柳宗元簡介

唐代·柳宗元的簡介

柳宗元

柳宗元(773年-819年),字子厚,唐代河東(今山西運城)人,杰出詩人、哲學家、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著名作品有《永州八記》等六百多篇文章,經(jīng)后人輯為三十卷,名為《柳河東集》。因為他是河東人,人稱柳河東,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,又稱柳柳州。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(lǐng)導人物,并稱“韓柳”。在中國文化史上,其詩、文成就均極為杰出,可謂一時難分軒輊。

...〔 ? 柳宗元的詩(193篇)

猜你喜歡

有客

明代韓上桂

有客形容黯如漆,裙短不覆才到膝。不知兩眼為誰青,但取高歌留白日。

讀書十載北山中,泉石泠泠常溯風。興狂便掣青萍劍,氣奮欲掛扶桑弓。

詠松三首 其三

弘歷

高標迥出重霄秀,本色常留四季青。為重堅貞栽砌畔,綠陰如滴滿軒庭。

恭挽神宗皇帝二首 其二

宋代畢仲游

北極回天象,西陵法帝居。松門黃道直,帳殿紫宸虛。

宴罷千秋節(jié),哀纏六尺輿。御詩兼手詔,新見睿思書。

歸義云松禪師敕封郎官寄贈

明代于慎行

如何塵外侶,亦受世間名。佛果修無漏,官階號不更。

紫衣宮錦制,丹誥法音迎。為問酬恩地,朝朝梵誦聲。

歸來

明代楊士奇

歸來語向誰,白發(fā)故交稀。滿目亭臺好,傷心俗化微。

慌迷攜鶴徑,慚過釣魚磯。童子何知我,猶嗤舊素衣。

紅棉寺次韻

清代潭溥

載酒茱萸合,尋山粵秀開。海光浮地出,秋氣并云來。

烽火連邊徼,艱危憶將才。徘徊寺前路,落日滿蒿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