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詩文 > 宋之問的詩 > 龍門應(yīng)制

龍門應(yīng)制

[唐代]:宋之問

宿雨霽氛埃,流云度城闕。

河堤柳新翠,苑樹花先發(fā)。

洛陽花柳此時濃,山水樓臺映幾重。

群公拂霧朝翔鳳,天子乘春幸鑿龍。

鑿龍近出王城外,羽從琳瑯擁軒蓋。

云罕才臨御水橋,天衣已入香山會。

山壁嶄巖斷復(fù)連,清流澄澈俯伊川。

雁塔遙遙綠波上,星龕奕奕翠微邊。

層巒舊長千尋木,遠壑初飛百丈泉,

彩仗蜺旌繞香閣,下輦登高望河洛。

東城宮闕擬昭回,南陽溝塍殊綺錯。

林下天香七寶臺,山中春酒萬年杯。

微風一起祥花落,仙樂初鳴瑞鳥來。

鳥來花落紛無已,稱觴獻壽煙霞里。

歌舞淹留景欲斜,石關(guān)猶駐五云車。

鳥旗翼翼留芳草,龍騎駸駸映晚花。

千乘萬騎鑾輿出,水靜山空嚴警蹕。

郊外喧喧引看人,傾都南望屬車塵。

囂聲引飏聞黃道,佳氣周回入紫宸。

先王定鼎山河固,寶命乘周萬物新。

吾皇不事瑤池樂,時雨來觀農(nóng)扈春。

龍門應(yīng)制鑒賞

  這是一首應(yīng)制的七言歌行,記述武后訪問龍門之事。史載:武后游龍門,命群官賦詩,先成者賜以錦袍。左史東方虬詩成,拜賜坐未安;之問詩后成,文理兼美,左右莫不稱善,乃就奪錦袍衣之。

  此詩的幾個詞語需要解釋?!包S道”是太陽的軌道,因此也就是帝王之道?!岸Α笔峭醭y(tǒng)的象征?!艾幊亍笔侵苣峦跖c西王母歡宴的地方,這里暗示過度奢侈或縱欲的要求。

  宋之問贊美武后的出游,用了許多較早的京城歌行的技巧,但他將夸張的描寫詩句連接成近于敘述的形式,顯得更加復(fù)雜。七世紀七十年代的京城詩人從京城賦中借來結(jié)構(gòu),以某種諷喻或否定的反應(yīng)修飾他們對聲色之美的贊揚。這種結(jié)尾在這里是不合適的,甚至是危險的。可是,詩人仍然需要以某種道德評論結(jié)束詩篇,所以宋之問在結(jié)尾贊美了武周政權(quán)的正統(tǒng)性及道德力量。

  這首詩不時出現(xiàn)宮廷宴會詩的慣例。最先出現(xiàn)的兩句七言詩(第五、六句)不對偶,但是隨著詩人開始描寫風景,各聯(lián)詩就完美地相配了。詩人也未放棄宴會結(jié)束的長段描寫,落日和淹留的快樂都寫得與宴會詩一樣得體。這種華美的描寫風格一定曾經(jīng)具有極大的吸引力,當杜甫在安祿山叛亂后,回憶唐朝失去的繁盛時,常常哀傷地模仿這種宮廷描寫風格。

宋之問簡介

唐代·宋之問的簡介

宋之問

宋之問,字延清,一名少連,漢族,汾州(今山西汾陽市)人。一說虢州弘農(nóng)(今河南靈寶縣)人。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。

...〔 ? 宋之問的詩(215篇)

猜你喜歡

太平湖

吳金水

萬頃碧琉璃,搖蕩高山頂。時見碧波心,叆叇白云影。

風送瀑聲來,欲更尋佳景。佳景未易尋,但覺衣裳冷。

減字木蘭花 其二 壽隱士

兩漢佚名

一丘一壑。野鶴孤云隨處樂。篆帶紗巾。且與筠莊作主人。

高山流水。指下風生千古意。壽慶年年。長在新秋六日前。

茅舍書聲

戴梓

瓜藤墻外接陂陀,薜荔為居面碧波。一卷正當風里讀,蓼花秋浦下漁歌。

題張叔平紅崖碑后

清代司炳煃

張君好游復(fù)好奇,逍遙不受名利羈。東行泰岱西咸池,凌跨三湘吊九嶷。

繭足不遺蠻與夷,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。紅崖山石如猊獅,紅崖文字如龍夔。

寄山僧

唐代張喬

閑倚蒲團向日眠,不能歸老岳云邊。
舊時僧侶無人在,惟有長松見少年。

醉中和王平甫

宋代梅堯臣

王瓜未亦方牽蔓,李子才青已近樽。

我最年高雜年少,風流還有杜陵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