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詩文 > 庾信的詩 > 怨歌行

怨歌行

[南北朝]:庾信

家住金陵縣前,嫁得長安少年。

回頭望鄉(xiāng)淚落,不知何處天邊?

胡塵幾日應盡?漢月何時更圓?

為君能歌此曲,不覺心隨斷弦!

怨歌行譯文及注釋

譯文

家住在江南水鄉(xiāng)金陵邊,嫁給了長安少年。

回首故鄉(xiāng)雙淚落,群山遮眼不知在哪邊。

戰(zhàn)爭何時能完結(jié),明月何時能再圓?

吟成這首怨曲向君彈唱,不覺心凄弦也斷。

注釋

怨歌行屬樂府曲名,屬《相和歌·楚調(diào)曲》。

金陵:古邑名,今南京的別稱。戰(zhàn)國楚威王七年(前333年)滅越后在今南京清涼山(石城山)設(shè)金陵邑。

長安少年:西漢武帝時,多選良家少年宿衛(wèi)建章宮,這些人便有“羽林少年”、“長安少年”等稱呼。

何處天邊:指遠在天邊的故鄉(xiāng)。

胡塵:泛指中原與北方及西方各少數(shù)民族的戰(zhàn)事。盡:指戰(zhàn)事平息。

此曲:指這首《怨歌行》曲。

斷弦:弦斷。“心隨斷弦”指心隨斷弦而碎,表示悲痛到了極點。

參考資料:

1、鄧魁英,袁本良主編.《古詩精華》:巴蜀書社,2000.4:第930頁

2、鄭在瀛 張聲啟主編.《中國歷代愛情詩萃》:武漢大學出版社,2003年01月第1版:第131頁

怨歌行創(chuàng)作背景

  梁元帝承圣三年(554年),庾信奉命出使西魏,抵達長安不久,西魏攻克梁都城江陵,元帝被殺,梁朝覆滅,而他被迫留在長安。北周取代西魏后,他又被北周留用。在當時,金陵是南朝的國都,長安是北朝西魏和北周的京城。庾信被迫羈留北朝,雖然受到西魏和北周的禮遇,優(yōu)居高位,但故國之思和鄉(xiāng)關(guān)之念卻時時折磨著他的心靈,使他痛苦不堪。此詩即借女子自傷遠嫁,來抒寫自己內(nèi)心的苦悶和對南方故園的思念之情。

參考資料:

1、陳君慧主編.《古詩三百首》:北方文藝出版社,2013.01:第336頁

2、王筱云、韋風娟等.《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1 詩歌卷 1》.天津:百花文藝出版社,1994.12:第446頁

怨歌行鑒賞

  開頭兩句,以本住南朝京城金陵(即建康,今江蘇省南京市)而不意遠嫁于長安(今陜西省西安市)的女子,比擬自己本為南朝忠貞之臣,卻于政局突變中誤陷異域,羈留于北朝京城。一“住”一“嫁”,銜接緊湊,出語天然;但,是喜是悲,尚未分明。于是逗起懸念,引人觀瞻。

  緊接著三四兩句,用“淚落”這一飽含激動情態(tài)的特有形象,回答并肯定了是悲而非喜的前面懸念;又以“何處天邊”的疑問,拓開了綿遠而深沉的想象與思念。由“金陵”而至“長安”,地域雖遠,但都屬于京都大邑,相比于荒漠苦野,猶未見其太大的不幸。申之以“不知何處天邊”,就把女子(詩人自己的喻體)身在長安卻終日向故鄉(xiāng)引頸遠望,望眼欲穿,終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態(tài),鮮明地突現(xiàn)于畫面。魏晉時期人們有“舉目見日,不見長安”(見《世說新語·夙惠》)的說法,以“日下”喻京都。這里詩人卻反撥為身居京都長安而遠望天邊故鄉(xiāng),仿佛那遙遠而又分明的“天邊”,才是真正的“日下”,形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(shù)引發(fā)力。

  五六兩句,以“胡塵”與“漢月”并舉,對仗工整,精警顯豁。用一貶意分明的“塵”埃,籠括北方“胡”地;又用一美感鮮朗的“圓”“月”,象征南方的祖國。并進而一呼“應盡”,一盼“更圓”,于委婉中流溢著激越之情,在期望中潛孕著憤慨之意,產(chǎn)生含蓄而又深切的美學效應。

  最后兩句,以“君”這一為自己熱戀苦思之人,象征南方祖國,并表明自己正為祖國而動情歌唱;由于異乎尋常的心情激動,在灑淚悲歌的同時,竟不知不覺地將伴奏的琴弦撥斷了。以“斷弦”收結(jié),不僅使人目睹其形,亦能令人耳聞其聲,還能觸發(fā)人們的綿緲思緒:弦雖斷而弦上之音仍余韻裊裊,回蕩空間,縈繞心頭,……可謂涵不盡之幽思如在眼前。

庾信簡介

唐代·庾信的簡介

庾信

庾信(513—581)字子山,小字蘭成,北周時期人。南陽新野(今屬河南)人。他以聰穎的資質(zhì),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(yǎng),又來到北方,以其沉痛的生活經(jīng)歷豐富了創(chuàng)作的內(nèi)容,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,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。

...〔 ? 庾信的詩(453篇)

猜你喜歡

宋氏五女(若芬五女:若華、若昭、若倫、若

唐代王建

五女誓終養(yǎng),貞孝內(nèi)自持。兔絲自縈紆,不上青松枝。

晨昏在親傍,閑則讀書詩。自得圣人心,不因儒者知。

病起小齋即事

郭諫臣

不到名園久,春殘花事稀。林香還入坐,草色欲沾衣。

喬木干青漢,層臺落翠微。平生耽勝賞,日暮竟忘歸。

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

宋代楊冠卿

落英拾秋鞠,委佩紉芳蘭。

以其清且芬,可服仍可餐。

和祖擇之學士袁州慶豐堂十詠 其七

清代陳詵

洗竹遙山出,流泉到曲池??蓱z波萬頃,黽勉對淪漪。

自述 其三

元代朱?;?/a>

驅(qū)車出城東,禾黍生故宮。君看兩銅駝,臥此荊棘中。

風定舡開夜泊柳子口上到荊州尚三程

宋代洪咨夔

山遠江平眼為開,楚樓西畔即陽臺。

金釵短笠風聲接,蒸裹燋糟節(jié)物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