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詩文 > 馬致遠(yuǎn)的詩 > 落梅風(fēng)·人初靜

落梅風(fēng)·人初靜

[元代]:馬致遠(yuǎn)

人初靜,月正明。紗窗外玉梅斜映。梅花笑人偏弄影,月沉?xí)r一般孤零。

落梅風(fēng)·人初靜譯文及注釋

譯文

人剛剛靜下來,月色正是明亮的時候。白梅花枝斑駁地斜映在紗窗上。梅花偏偏弄影戲笑人,夜深了月亮沉落,庭院里一樣凄涼孤零的景象。

注釋

玉梅:白梅。

弄影:化用宋張先《天仙子》詞句“云破月來花弄影”句意。

落梅風(fēng)·人初靜鑒賞

  馬致遠(yuǎn)寫了二十多首“落梅風(fēng)(壽陽曲)”重頭小令,內(nèi)容都是言情,都寫得情韻繞梁。這支小令是其中之一。

  這支曲子寫一個獨守空房的年輕女子的哀訴,放在詩歌中,便可加上“閨怨”的標(biāo)題。散曲與雜劇不同,往往不需要“自報家門”,便可從曲文的情調(diào)和構(gòu)思中來判斷出主人公的身份與處境,這也是這首小令饒有興味的一個方面。

  “月墮霜飛,隔窗疏瘦,微見橫枝”(宋楊補(bǔ)之《柳梢青·梅》)、“尋常一樣窗間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”(宋杜耒《寒夜》),都說明了梅月映窗特有的動人效果。此曲的起首三句,不動聲色,也描繪了月明人靜時的這樣一幅優(yōu)美的畫面。然而,小令的女主人公卻別有懷抱,窗前的梅影不僅未使她愉悅,反而使她感到一種遭受嘲弄的意味。曲末的兩句,就造成了這樣的轉(zhuǎn)折。

  “梅花笑人休弄影,月沉?xí)r一般孤另”,是絕妙的構(gòu)思。它承接了前文的“玉梅斜映”,利用梅花“弄影”、含笑的芳姿,而挑現(xiàn)出女主人公在長夜中“孤另”的事實。本來人自人,梅自梅,梅花即使不存在媚人的本心,至少也無“笑人”的用意,而作者卻故意將兩者牽惹在一起,且以此作為女子的憤言,則女主人公的孤零、悲愁,就發(fā)揚到了極點。更妙的是女子還對梅花的弄影作了進(jìn)一層的推斷,想到了“月沉?xí)r”,那時梅花花影隨之隱沒,自憐不暇,也就無法再“笑人”了。梅花“孤另”與否,其實與月色毫不相干,作者故作文心,以“癡語”的表現(xiàn)手段,便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女子獨守空閨的深怨。全曲五句,“人”、“花”、“月”各重復(fù)出現(xiàn)兩次,卻因作者構(gòu)思的婉曲,令人不僅無累贅之感,反覺愈轉(zhuǎn)愈妙。小令以五分之三的句子寫景作為鋪墊,而于末兩句力為逆折,拈出題旨,且使前時的月窗梅影由清美轉(zhuǎn)為清凄,舉重若輕,可謂扛鼎之筆。以梅喻人、襯人固是詩歌常法,而小令于喻于襯更為曲折奇巧,語淡韻遠(yuǎn),確是一首難得的佳作。

馬致遠(yuǎn)簡介

唐代·馬致遠(yuǎn)的簡介

馬致遠(yuǎn)

馬致遠(yuǎn)(1250年-1321年),字千里,號東籬(一說字致遠(yuǎn),晚號“東籬”),漢族,大都(今北京)人,另一說(馬致遠(yuǎn)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,號東籬,以示效陶淵明之志)。他的年輩晚于關(guān)漢卿、白樸等人,生年當(dāng)在至元(始于1264)之前,卒年當(dāng)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(1321—1324)之間,與關(guān)漢卿、鄭光祖、白樸并稱“元曲四大家”,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、散曲家。

...〔 ? 馬致遠(yuǎn)的詩(106篇)

猜你喜歡

秋夜

宋代方一夔

露白初濡木,星虛漸集房。蛾飛爭墮水,魚退急投梁。

搗練堤防冷,收禾準(zhǔn)備荒。只愁棗紅地,萬馬逐殘羌。

六祖贊

釋法薰

腰石碓坊舂,不識一丁字。無樹亦無臺,猶傳缽袋子。

燈花

元代黃庚

發(fā)生元不假栽培,一點春從午夜回。

自喜結(jié)根依小草,不愁飛片點蒼苔。

人日後歸自郡城

宋代楊萬里

倦來睡思酒般醲,曉起東園看曉風(fēng)。

孤負(fù)梅花三四日,新年人事到城中。

桃花鸂??圖二首 其一

李昌祺

南湖二月雨晴天,兩兩相隨錦翼鮮。記得曾于何處見,桃花浪里釣船邊。

挽余丞相四首

宋代彭龜年

慨惜三朝老,忠勤一代師。

冕裳親奉日,鼎鼐手調(diào)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