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詩文 > 歐陽修的詩 > 夜夜曲

夜夜曲

[宋代]:歐陽修

浮云吐明月,流影玉階陰。

千里雖共照,安知夜夜心?

夜夜曲譯文及注釋

譯文

薄薄的云彩,飄浮在星空,把月亮遮住,又吐了出來;月光流動著,在我潔凈的階前,投下了一片陰影。

我與你分隔千里,明月照著我,也照著你,明月啊,你又怎知道,我每夜思戀的心情?

注釋

夜夜曲:屬樂府雜曲歌辭,多描寫思婦怨女的情懷。

流影:形容月光清柔流動。

夜夜曲鑒賞

  夜色沉沉,明月皎皎,透進了窗戶,女子滿腹牢愁,無法排遣,只好把目光投向空中的月亮。她看的時間很長,品味得很細,只見到一片浮云遮沒了月亮,云飄過去了,月亮又露了出來;月光的影子,灑在窗前階上,移動著。前兩句是借月寫人。中國古代的宮怨、閨思詩總喜歡寫月亮,似乎唯有月亮,才能理解與陪伴孤凄的女子,才能襯托女子思夫的苦思,如李白的《長門怨》說:“夜懸明鏡秋天上,獨照長門宮里人。”這首詩也信手拈出望月,來寫女子心理。詩在寫月時,又把筆墨凝聚在寫云上。一個“吐”字用得很形象,杜甫詩有“四更山吐月”(《月》)句,寫月亮從山后出現(xiàn),歐陽修演化成從云中穿出,更使人感到新鮮,下句寫月影也恰到好處。這就是傳統(tǒng)的“烘云托月”法,云寫得越好,月亮也就越有神采。

  三、四句具體寫懷人。自謝莊《月賦》寫出“隔千里兮共明月”這一名句后,用望月寫懷人的作品大致都寫人雖然分隔千里萬里,但同在這明月照耀下,彼此思念的心意相同。如唐錢起《裴迪書齋望月》:“今夕遙天末,清輝幾處愁?!卑拙右住栋嗽率逡菇性⒅奔脑酿 罚骸叭逡怪行略律?,二千里外故人心。”這些,也就是后來蘇軾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中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的意思。歐陽修這首詩在寫月后,故作轉(zhuǎn)折,翻過一層,說這明月雖然照著相隔千里的我們,可你又何曾知道我每夜思念戀人的心;所思念的人,雖然同在月光照耀之下,又是否知道我的心呢?于是把思念之情更加深了一層,由一夜擴展到夜夜,同時把所思之人別離長久、沒有音信的事也隱括其中,由愛、由思又透出了幾分怨來。

歐陽修簡介

唐代·歐陽修的簡介

歐陽修

歐陽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號醉翁,晚號“六一居士”。漢族,吉州永豐(今江西省永豐縣)人,因吉州原屬廬陵郡,以“廬陵歐陽修”自居。謚號文忠,世稱歐陽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學家、史學家,與韓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蘇洵、蘇軾、蘇轍、曾鞏合稱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將其與韓愈、柳宗元和蘇軾合稱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...〔 ? 歐陽修的詩(1122篇)

猜你喜歡

青門引 插菊

陳永正

微雨從西至。便有一番寒意。瓶中不逐眾芳殘,更誰能解,此日開無地。

含英忽值山河異。也費秋風淚。蒼然還顧平楚,茫茫心事終難恃。

秋思四首 其一

宋代陸游

湖邊一夜霜,庭樹無秋聲。懶不近筆硯,何以紓幽情。

但有一睡耳,展轉(zhuǎn)無由成。起擁地爐暖,坐待天窗明。

山林樂四首 其二

宋代俞德鄰

山林何所樂,佳興四時同。琴罷庭留月,酒殘松度風。

鶴歸蒼漢外,猿叫碧蘿中。卻笑磻溪叟,區(qū)區(qū)理釣筒。

滿江紅 其一 慶云劉氏婦回生紀事,代星謀

清代吳重憙

誰釀跳梁,使弱息、都罹浩劫。早已分、死人香里,長埋枯骨。

白刃截開兒女淚,紅閨濺盡英雄血。痛女貞、一木本難支,甘摧折。

醉蓬萊·望秋高梨嶺

兩漢佚名

望秋高梨嶺,星下莆陽,慶生賢哲。問瑞蓂留兩莢。小試宏才,暫勞雕邑,布陽春仁澤。庭有馴禽,村無吠犬,稻黃連陌。最是邦人,合掌頂戴,萱草年華,蟠桃春色。卻笑仙翁,覓丹砂金訣。德滿人間,詔來天上,看壽名俱得。歲歲霞觴,鳳凰池畔,賀生辰節(jié)。

鵲橋仙 七夕寄外

清代張玉珍

纖云弄巧,玉鉤低掛,又值雙星良會。鵲回露冷夜何其,述不盡、離愁無寐。

人間別后,夢沉書遠,隔斷萬重煙水。遙憐客館對孤尊,也定憶、秋來憔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