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云道院詩二十二首,并引 其十三
浮云道院詩二十二首,并引 其十三。清代。劉鶚。 田園兒女計,為慮靡不周。汲汲牛馬走,辛苦悲白頭。朱門有餓莩,白屋生公侯。是其稟氣初,窮達非人謀。
[清代]:劉鶚
田園兒女計,為慮靡不周。汲汲牛馬走,辛苦悲白頭。
朱門有餓莩,白屋生公侯。是其稟氣初,窮達非人謀。
田園兒女計,為慮靡不周。汲汲牛馬走,辛苦悲白頭。
朱門有餓莩,白屋生公侯。是其稟氣初,窮達非人謀。
唐代·劉鶚的簡介
劉鶚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說家。譜名震遠,原名孟鵬,字云摶、公約。后更名鶚,字鐵云(劉鐵云[1]),又字公約,號老殘。署名“洪都百煉生”。漢族,江蘇丹徒(今鎮(zhèn)江市)人,寄籍山陽(今江蘇淮安區(qū))。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(龍川)之后,終生主張以“教養(yǎng)”為大綱,發(fā)展經(jīng)濟生產(chǎn),富而后教,養(yǎng)民為本的太谷學說。他一生從事實業(yè),投資教育,為的就是能夠?qū)崿F(xiàn)太谷學派“教養(yǎng)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(zhàn)、堅韌不拔,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...〔
? 劉鶚的詩(249篇) 〕
宋代:
釋紹嵩
西湖招提三百六,佳處如春有眉目。
一番雨過吞青空,萬頃無波鴨頭綠。
西湖招提三百六,佳處如春有眉目。
一番雨過吞青空,萬頃無波鴨頭綠。
唐代:
韓翃
到來心自足,不見亦相親。說法思居士,忘機憶丈人。
微風吹藥案,晴日照茶巾。幽興殊未盡,東城飛暮塵。
到來心自足,不見亦相親。說法思居士,忘機憶丈人。
微風吹藥案,晴日照茶巾。幽興殊未盡,東城飛暮塵。
宋代:
許棐
妾心如鏡面,一規(guī)秋水清。
郎心如鏡背,磨殺不分明。
妾心如鏡面,一規(guī)秋水清。
郎心如鏡背,磨殺不分明。
明代:
林熙春
金獅玉簡鎖棉洋,母氏棲神是故鄉(xiāng)。天馬當前鞍一軸,云龍數(shù)下誥三章。
百年已竭和熊苦,今日方彰卻鲊良。春暮不催風雨至,對揚甫畢見天漿。
金獅玉簡鎖棉洋,母氏棲神是故鄉(xiāng)。天馬當前鞍一軸,雲(yún)龍數(shù)下誥三章。
百年已竭和熊苦,今日方彰卻鲊良。春暮不催風雨至,對揚甫畢見天漿。
:
常國武
此石來何方,卓爾成丘壑。嘉名錫飛來,應從天上落。
問君底事來人間,不住仙山住黟山。若非眾女嫉蛾眉,定是天公昧選賢。
此石來何方,卓爾成丘壑。嘉名錫飛來,應從天上落。
問君底事來人間,不住仙山住黟山。若非衆(zhòng)女嫉蛾眉,定是天公昧選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