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法受誅的成語故事


伏法受誅

拼音fú fǎ shòu zhū

基本解釋伏法:由于違法而受處死刑;誅:殺死。犯法被殺。

出處漢 司馬遷《報(bào)任少卿書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誅,若九牛一毛,與螻蟻何以異?”


暫未找到成語伏法受誅 的典故!
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

※ 與(伏法受誅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
成語 歷史出處
流離瑣尾 《詩經(jīng) 邶風(fēng) 旌丘》:“瑣兮尾兮,流離之子”。
條條大路通羅馬 艾煊《大江風(fēng)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,就打斷了她的話,說:‘條條大路通羅馬?!?/td>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度恕者,度之于己也。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?!?/td>
荒淫無恥 徐遲《狂歡之夜》:“在這座最莊嚴(yán)的城中,卻有著一群荒淫無恥的,丑態(tài)百出的,傷天害理的,窮兇極惡的衣冠禽獸。”
拂袖而去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2卷:“師云:‘侍者收取?!鞣餍涠?。”
投石問路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此名為‘投石問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溝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實(shí)地,再沒有聽不出來的?!?/td>
止沸益薪 明·李贄《為黃安二上人書》之三:“對高潔人談高潔,已為止沸益薪,況高潔十倍哉!”
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薄暮冥冥,虎嘯猿啼。”
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?!?/td>
作亂犯上 清·黃世仲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1回:“智者稱為伐罪吊民,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?!?/td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