鲇魚上竹的成語故事


鲇魚上竹

拼音nián yú shàng zhú

基本解釋比喻本想前進反而后退。

出處宋·歐陽修《歸田錄》:“君于仕宦,亦何異鲇魚上竹竿耶?”


暫未找到成語鲇魚上竹 的典故!
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

※ 與(鲇魚上竹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
成語 歷史出處
斬釘截鐵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洪州云居道膺禪師》:“師謂眾曰:‘學佛法底人,如斬釘截鐵始得?!?/td>
懸而未決 孫中山《救國之急務》:“已將一切問題決定,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,懸而未決?!?/td>
頤指氣使 唐 元稹《追封李遜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》:“今遜等有地千里,有祿萬鐘,頤指氣使,無不隨順,所不足者,其唯風樹寒泉之思乎!”
反唇相稽 漢 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婦姑不相說(悅),則反唇而相稽?!?/td>
如法炮制 宋 釋曉瑩《羅湖野錄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書,明藥之體性,又須解如法炮制。”
一文不名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佞幸列傳》:“竟不得名一錢,寄死人家?!?/td>
朝令夕改 唐 元稹《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(jié)度使制》:“有迎新送故之困,朝令夕改之煩,自非有為而為。”
倒冠落佩 唐·杜牧《晚晴賦》:“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?!?/td>
之死靡二 《宋史·忠義傳一》:“若敵王所愾,勇往無前,或銜命出疆,或授職守土,或寓官閑居,感激赴義,雖所處不同,論其捐軀徇節(jié),之死靡二,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?!?/td>
一寸光陰一寸金 唐 王貞白《白鹿洞》:“讀書不覺已春深,一寸光陰一寸金?!?/td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