鮑魚之肆的成語故事


鮑魚之肆

拼音bào yú zhī sì

基本解釋賣咸魚的店。比喻壞人成堆的地方。

出處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 慕賢》:“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自芳也;與惡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自臭也?!?/p>


暫未找到成語鮑魚之肆 的典故!
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

※ 與(鮑魚之肆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
成語 歷史出處
血氣方剛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季氏》:“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斗。”
草衣木食 元 關(guān)漢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,熬枯受淡?!?/td>
是非口舌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·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,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,反為干凈,省了許多是非口舌。”
處之泰然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雍也》:“子曰:‘賢哉!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。”宋 朱熹注:“顏子之貧如此,而處之泰然,不以害其樂。”
言而無信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
百戰(zhàn)百勝 先秦 管仲《管子 七法》:“是故以眾擊寡,以治擊亂,以富擊貧,以能擊不能,以教卒練士擊驅(qū)眾白徒,故十戰(zhàn)十勝,百戰(zhàn)百勝?!?/td>
牝雞司晨 《尚書 牧誓》:“牝雞無晨。牝雞之晨,惟家之索?!?/td>
半路出家 《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》:“先前讀書,后來看看不濟,卻去改業(yè)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懸崖勒馬 元 鄭德輝《智勇定齊》:“呀,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,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?!?/td>
成竹在胸 宋 蘇軾《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》:“故畫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執(zhí)筆熟視,乃見其所欲畫者,急起從之,振筆直遂?!?/td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