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鄶以下的成語故事


自鄶以下

拼音zì kuài yǐ xià

基本解釋吳國的季禮在魯國看周代的樂舞,對于各諸侯國的樂曲都有評論,但從劊國以下他就沒有再表示意見。比喻從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評論。

出處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自鄶以下無譏焉?!?/p>


自鄶以下的典故

春秋時期,吳國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樂,他訪問魯國時,魯國請他欣賞周代的樂舞。魯國的樂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諸侯國的樂曲,對于各諸侯國的樂曲都有褒貶評論,但從演奏鄶國的《鄶風(fēng)》以后,他就沒有再表示意見了。

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

※ 與(自鄶以下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
成語 歷史出處
連綿不絕 明·朱國禎《涌幢小品·神惠記》:“往余再喪妻,四喪子,復(fù)喪妹,最后喪母,連綿不絕??奁瘋?,五衷菀結(jié)?!?/td>
本位主義 毛澤東《關(guān)于糾正黨內(nèi)的錯誤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義,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,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(wù)之一。”
鐵郭金城 清·馮桂芬《公啟曾協(xié)揆》:“大軍一至,朽珠枯木亦助聲威;大軍不至,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?!?/td>
自力更生 孫中山《中國問題的真解決》:“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(hù)中國的獨立與完整的麻煩?!?/td>
狐死首丘 戰(zhàn)國 楚 屈原《九章 哀郢》:“鳥飛反故鄉(xiāng)兮,狐死必首丘?!?/td>
前瞻后顧 清·梁章鉅《歸田瑣記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將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遠(yuǎn)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顧,無所棲歸,不亦太可憐乎!”
窮鄉(xiāng)僻壤 宋 曾鞏《敘盜》:“窮鄉(xiāng)僻壤、大川長谷之間,自中家以上,日暮持錢,無告糴之所?!?/td>
名重一時 宋·釋惟白《續(xù)傳燈錄》卷二十七:“師住徑山時,名重一時,如侍郎張公子韶,狀元汪公圣錫少卿、馮公濟(jì)川俱問道?!?/td>
如法炮制 宋 釋曉瑩《羅湖野錄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書,明藥之體性,又須解如法炮制?!?/td>
連編累牘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雖終日兀坐車中,不發(fā)一語,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?!?/td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