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詩文 > 岑參的詩 > 登涼州尹臺寺

登涼州尹臺寺

[唐代]:岑參

胡地三月半,梨花今始開。

因從老僧飯,更上夫人臺。

清唱云不去,彈弦風(fēng)颯來。

應(yīng)須一倒載,還似山公回。

登涼州尹臺寺譯文及注釋

譯文

在這塞外苦寒之地,直到三月春半時(shí),梨花才開始綻放。

于是我同寺中的老僧吃完飯,又登上了夫人臺。

那清越的歌聲令白云停遏,那優(yōu)美而淡雅的琴韻像清風(fēng)颯然吹過一般。

我也應(yīng)該倒騎著馬,像山公那樣酩酊大醉而歸。

注釋

因:副詞,于是。

更:復(fù)再。

云不去:典出《列子·湯問》:“薛譚學(xué)謳于秦青,未窮青之技,自謂盡之,遂辭歸。秦青弗止,餞于郊衢。撫節(jié)悲歌,聲振林木,響遏行云?!?/p>

山公:即晉山簡。

登涼州尹臺寺創(chuàng)作背景

  這首詩作于公元751年(天寶十年)春季。詩人于梨樹花開時(shí)節(jié)游尹臺寺,登夫人臺并聽人高歌,深為其陶醉,只覺得可“倒載”而歸。

參考資料:

1、于海娣 等.唐詩鑒賞大全集.北京:中國華僑出版社,2010年12月版:第189-190頁

登涼州尹臺寺鑒賞

  這是一首極具情趣的塞外踏春詩。全詩從三月春始至、梨花遲遲開之景入手,給人以奇異驚喜之感,讓人不由對漠北溫馨的一面倍感心怡;于是詩人登山賞花,遂入禪寺,得見寺中古跡;然后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潛心品味“只應(yīng)天上有”的絕妙韻律;最后以古人放達(dá)、游牧的故事中襯托自己此時(shí)此刻陶醉其間的心情。詩文在意興盎然的情趣中結(jié)束,讀來仍感余韻綿綿,結(jié)尾一聯(lián)與王維“襄陽好風(fēng)日,留醉與山翁”更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岑參簡介

唐代·岑參的簡介

岑參

岑參(約715-770年),唐代邊塞詩人,南陽人,太宗時(shí)功臣岑文本重孫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參早歲孤貧,從兄就讀,遍覽史籍。唐玄宗天寶三載(744年)進(jìn)士,初為率府兵曹參軍。后兩次從軍邊塞,先在安西節(jié)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;天寶末年,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(jié)度使時(shí),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時(shí)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樂山),世稱“岑嘉州”。大歷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...〔 ? 岑參的詩(374篇)

猜你喜歡

千秋歲 贈(zèng)王子丹麓五十初度,奉次原韻

清代宋犖

韋編三換。一石才過半。丘壑性,終難變。傳文洛紙貴,顧曲吳綾賤。

便便也,撐腸柱腹皆奇卷。

綺羅香 秋柳

清代杜貴墀

斷檻扶慵,危橋倚困,日日無情煙雨。舊識蕭娘,不是者般眉嫵。

直瘦到、金縷衣寬,斷魂比、玉門關(guān)苦。念漂萍、泊絮都非,斜陽空付亂蟬語。

宋代釋善直

諸佛不曾出世,人人鼻孔遼天。祖師不曾西來,個(gè)個(gè)壁立千仞。

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還頗有賦詠而亡其稿追憶僅得此下十章 其八 過蕪湖

羅欽順

佳麗蕪湖縣,千年拱帝京。樹連淮浦碧,江逐海潮平。

天地容疏拙,風(fēng)波托死生。不將詩句覓,對景若為情。

湖上曲

宋代陳起

秋千索外闌干側(cè),一曲凝云花影直。

玉瓶風(fēng)暖醉忘歸,春水不分楊柳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