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桃三士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士:武士。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、田開疆、古冶子論功而食,三人棄桃自殺。比喻借刀殺人。
出處三國 蜀 諸葛亮《梁甫吟》:“一朝被讒言,二桃殺三士?!?/p>
例子潘飛聲《秋感》詩:“遲暮仍為《梁甫吟》,二桃三士費(fèi)沉吟。”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èr táo sān shì
注音ㄦˋ ㄊㄠˊ ㄙㄢ ㄕˋ
感情二桃三士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比喻借刀殺人。
近義詞二桃殺三士
英語kill somebody by underhand tricks or by schemes and plots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逴俗絕物(意思解釋)
- 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(意思解釋)
- 物盡其用(意思解釋)
- 前因后果(意思解釋)
- 章甫薦履(意思解釋)
- 望風(fēng)撲影(意思解釋)
- 滿腹經(jīng)綸(意思解釋)
- 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(意思解釋)
- 八斗之才(意思解釋)
- 誅求無度(意思解釋)
- 逢人只說三分話(意思解釋)
- 大包大攬(意思解釋)
- 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?意思解釋)
- 舉賢任能(意思解釋)
- 三長兩短(意思解釋)
- 以弱制強(qiáng)(意思解釋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釋)
- 反面無情(意思解釋)
- 時至運(yùn)來(意思解釋)
- 禍國誤民(意思解釋)
- 粉墨登場(意思解釋)
- 依樣畫葫蘆(意思解釋)
- 南征北戰(zhàn),東蕩西殺(意思解釋)
- 通時合變(意思解釋)
- 愛毛反裘(意思解釋)
- 無影無蹤(意思解釋)
- 引領(lǐng)翹首(意思解釋)
- 敗德辱行(意思解釋)
※ 二桃三士的意思解釋、二桃三士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-在線查詢專業(yè)必備工具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革風(fēng)易俗 | 改變風(fēng)氣和習(xí)俗。 |
明若觀火 | 象看火那樣清楚。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。 |
望風(fēng)撲影 |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,沒有目標(biāo)。也比喻毫無根據(jù)地盲目尋求。 |
曉以大義 | 曉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對人講清楚。 |
繁文縟節(jié) | 文;節(jié):舊時指禮節(jié);縟:繁重。繁瑣過多的禮節(jié)、儀式。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(xiàng)或手續(xù)。 |
以身試法 | 身:親身;指生命;試:嘗試;法:法律;刑法。拿性命去嘗試法律。 |
云天霧地 | 比喻不明事理,糊里糊涂。 |
促膝談心 | 促:挨近;促膝:膝蓋挨近膝蓋。形容面對面靠近坐著;親密地交談心里話。 |
成竹在胸 | 成竹:現(xiàn)成完整的竹子。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(jīng)拿定主義。 |
穩(wěn)操勝券 | 穩(wěn):穩(wěn)當(dāng)?shù)?;操:拿著;掌握。穩(wěn)穩(wěn)地拿著勝利的憑證。比喻有勝利的把握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懼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氣慨。 |
走南闖北 | 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。也泛指闖蕩。 |
動魄驚心 | 使人神魂震驚。原指文辭優(yōu)美,意境深遠(yuǎn),使人感受極深,震動極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(diǎn)。 |
馬牛其風(fēng) | 謂馬、牛奔逸。《書·費(fèi)誓》:“馬牛其風(fēng)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?!笨追f達(dá)疏:“僖四年《左傳》云:‘唯是風(fēng)馬牛不相及也?!Z逵云:‘風(fēng),放也,牝牡相誘謂之風(fēng)。’然則馬牛風(fēng)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遠(yuǎn)去也?!焙笥靡员硎净ゲ幌喔伞?/td> |
恐后爭先 | 指害怕落后,追求上進(jìn)。 |
目無全牛 |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(yīng)手的境界。 |
離奇古怪 | 十分奇特少見 |
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 | 將:統(tǒng)率,指揮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
卑鄙齷齪 | 齷齪:骯臟。品行惡劣下流。 |
快人快語 | 快:爽利;直爽。爽快人說爽快話。 |
生知安行 |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從容安然地實(shí)現(xiàn)天下的大道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厭其煩地反復(fù)勸說與開導(dǎo);婆心:老婆婆的心腸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(dǎo)。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(guī)勸。 |
不寧唯是 | 寧:請助詞,無義;唯:只是;是:這樣。不只是這樣。即不僅如此。 |
一覽無余 | 覽:看。余:剩余??匆谎劬腿靠丛谘劾铩?/td> |
望塵靡及 | 見“望塵莫及”。 |
首尾兩端 | 兩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。 |
雞毛蒜皮 | 比喻無關(guān)緊要的小事或毫無價值的東西。 |
牛頭不對馬嘴 |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