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成語詞典仁義之師仁義之師的意思
rénzhīshī

仁義之師



仁義之師

意思解釋

基本解釋師:軍隊。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。亦作“仁義之兵”。

出處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五回:“吾欲興仁義之師,伐無道之主,汝安敢逆吾意!”明·方汝浩《禪真逸史》第十九回:“君候起仁義之師,吊民伐罪,四海引領而望,孰不歸心?”

例子如此說來,雖然謀叛之徒,倒也忠義可嘉。本帥仁義之師,何愁楊梟不滅。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四十九回


基礎信息

拼音rén yì zhī shī

注音ㄖㄣˊ 一ˋ ㄓ ㄕ

繁體仁義之師

感情仁義之師是中性詞。

用法作主語、賓語;用于稱贊軍隊。

近義詞仁義之兵

英語an army of justice

日語仁義の軍(ぐん)


字義分解

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

※ 仁義之師的意思解釋、仁義之師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-在線查詢專業(yè)必備工具提供。

相關成語


成語 解釋
一朝權在手,便把令來行 一旦掌了權,就發(fā)號施令,指手畫腳。
素昧平生 一向不了解。指與某人從來不認識。素:從來;昧:不明白;不了解。
有膽有識 既有膽量又有見識。
過了這個村,沒這個店 比喻機會難得,機不可失。
干干脆脆 痛痛快快,干凈利索。
普天同慶 普:普遍;天:天下;慶:慶賀。普天下共同慶祝。
犀牛望月 比喻見到的不全面。
心灰意冷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
胸有成竹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?,F(xiàn)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
玩世不恭 舊指因對現(xiàn)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(tài)度。玩世:用消極、游戲的態(tài)度對待生活;不恭:不嚴肅。
頓挫抑揚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、停頓轉折,和諧而有節(jié)奏。
極重不反 同“極重難返”。
庖丁解牛 庖丁:廚師。廚師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(guī)律的人;技術純熟神妙;做事得心應手。
挖空心思 形容費盡心計;想盡一切辦法。
敗俗傷風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。
囚首垢面 象監(jiān)獄里的犯人,好久沒有理發(fā)和洗臉。形容不注意清潔、修飾。
欺善怕惡 欺侮善良者,懼怕兇惡者。
令人滿意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。
半夜三更 三更:舊時一夜分為五更;半夜子時為三更;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。
事與愿違 事實與愿望相反。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。
著手成春 著手:動手接觸。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。后比喻醫(yī)術高明。
天下第一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。
立竿見影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見功效。
信口開河 隨口亂說一氣。指說話沒有根據(jù);不可靠。信口:隨口;開河:指說話時嘴唇張合。
樂以忘憂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。
心小志大 辦事小心,抱負遠大。
黃鐘毀棄 毀:毀壞;棄:拋棄;黃鐘:古樂器;音調最為洪亮。黃鐘被毀壞被拋棄。比喻賢才得不到重用。
戰(zhàn)不旋踵 旋:轉。踵:腳后跟。打仗時不向后轉。形容勇猛向前。